保監會信息統研部調研員、副處長段海洲稱:“上半年,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2.62%,實現平穩增長。其中,股票投資收益較好主要因素之一,保險資金在股票選擇上主要投向大盤藍籌。”
如期,保險業交上了期中答卷。
8月3日,保監會召開保險業上半年運行情況發布會。上半年,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140.15億元,同比增長23.00%。其中,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分別同比增長13.90%和25.98%;賠付支出5785.50億元,同比增長9.94%;保險業資產總量16.43萬億元,相較年初增長8.69%。
對此,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認為,保險業上半年整體經營狀況良好,業務結構有所優化,資金運用收益實現平穩增長,風險抵御能力有所增強。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,我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相對較低,未來保費收入仍有較大增長空間。
萬能險下降19.45個百分點
保險業轉型效果正在顯現。上半年,保險業務保持較快增速,但是同比下降14.29個百分點。其中,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強的企財險、貨運險結束負增長,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5.54億元、52.50億元;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責任保險和農業保險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,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6.18億元和287.69億元,同比增長21.07%和15.54%。
對此,保監會辦公廳副主任、新聞發言人張忠寧表示:“保險業發展情況和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相符合。例如,工程險加快發展,表明固定資產投資企穩;貨運險開始回升,預示宏觀經濟整體狀況得到改善;出口信用保險增長較快,反映出口形勢明顯改善、好轉;企財險結束負增長,符合工業運行穩中向好勢頭;科技保險發展較快,顯示了新動能加快發展。”
不僅如此,人身險業務的轉型更是備受關注。從人身險公司業務看,具有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壽險業務規模保費占比52.91%,相較年底上升16.71個百分點;萬能險占比17.4%,下降19.45個百分點;分紅險占比28.80%,上升5.04個百分點。
從新單業務結構看,期繳原保險保費收入占比33.11%,同比上升6.47個百分點。其中,3至5年期和10年期及以上期繳份額上升比較明顯,分別占新單業務的12.12%和15.74%,占比上升2.58和2.11個百分點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認為,目前,大型保險公司壓力相對較小,因為其已擁有成熟的個險隊伍,價值型業務占比較高;中小保險公司尤其是中短存續期產品占比較高的公司壓力相對較大,這些公司主要依賴銀保渠道,個險隊伍剛剛起步。
對于人身險未來的發展方向,太平洋壽險董事長徐敬惠此前表示,未來行業轉型發展應做好三個方面工作:一是回歸本源,發揮長期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,滿足人民多樣化保險需求。二是做精專業,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,實現健康穩定發展。三是加強創新,把握數字化新技術趨勢,推動產品服務升級。
股票投資帶動收益向好
在優質資產荒的背景下,保險資金何去何從?上半年,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44998.87億元,相較年初增加11088.19億元,增長8.28%。其中,債券和貸款分別占比34.24%和14.61%,相較年初上升2.09和1.44個百分點;銀行存款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14.89%和5.22%,下降3.66和1.17個百分點;股票投資余額占比7.13%,上升0.23個百分點。
從以上數據不難發現,“保險資金相較年初配置總體保持穩定。固定收益類資金占比有所下降,股票占比有所上升,另類投資占比依然呈現上升趨勢。”保監會信息統研部調研員、副處長段海洲表示。
從具體收益看,上半年,保險資金運用收益3717.34億元,同比增加772.53億元,增長26.23%。其中,債券收益989.22億元,同比增長6.27%;長期股權投資收益595.51億元,同比增長9.32%。
段海洲續稱:“上半年,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2.62%,實現平穩增長。其中,股票投資收益較好是主要因素之一,保險資金在股票選擇上主要投向大盤藍籌。”
對于下半年的投資機會,一些機構人士則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。在資本市場上,國壽資管總裁助理于泳認為,趨勢性的機會暫時還未看到,存在一些結構性的機會,如國企改革、“一帶一路”等。
在債券市場上,長江養老總經理助理、首席投資官初冬表示,債券市場可能不會出現大幅上升,但也不會大幅下降,傾向于三年以內的信用債配置為主,但不建議拉長期限,因為風險依然存在。
太平洋壽險資管中心主任趙鷹強調,保險資金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具有諸多約束條件,如投資目標、風險約束即償付能力的生存率、流動性、再投資等,因此在進行戰略資產配置時,只有掌握自身的負債特點以及風險偏好,及時有效防范風險,才能真正做好大類資產配置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隨著一系列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出臺,保險資金將會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。截至上半年,保險業定期存款余額14281.93億元,這是實體經濟中長期貸款重要資金來源;投資債券和股票為實體經濟直接融資67554.18億元,相較年初增長11.03%;通過股權、債權、基金等方式投資“一帶一路”6994億元、綠色金融5923億元、棚戶區改造1241億元、京津冀協同發展1120億元。(21世紀經濟報道)